专业号

保护工作情况

    保护区不断学习和改进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资源保护,巡护监测,大力宣传,严格限制保护区内的各种人类活动。保护区成立以后,摸索并拟订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力所能及的保护。通过确立边界和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配合公安机关查禁破坏保护区动植物的行为,使保护区内乱捕滥猎,乱砍滥伐现象大为减少,有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同时也使涪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功能得到加强。保护区建立了巡护制度,采取定期巡护和季节巡护、专业巡护和固定线路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在偷猎和挖药季节加大巡护力度,基本上控制了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在四川省林业厅和WWF的支持下,保护区于2000年开始了保护区的资源监测工作,重点是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监测。2003年到2008年,保护区设置监测样线12条,每年监测4次。2009年开始,保护区监测样线数量增至39条,每年监测2次,所包括以前设置的12条样线仍然每年监测4次。计划与王朗合购远程无人机开展空地一体化的保护区监测和巡查工作。

科研情况

    在该保护区进行了全国第一、二次大熊猫资源调查,1993年由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共同制订了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设计”,1998年在WWF的资助下,四川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和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此进行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和周边社区经济和社会调查。加上本次的科学考察,保护区内的资源状况基本清楚。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